
政策法规
中国发布生成式AI服务管理规定,正式实施全面监管框架
中国正式实施《生成式人工智能服务管理规定》,对AI模型训练、服务提供和内容审核提出明确要求,推动行业健康发展。
发布于 2024年4月15日作者: FIA技术团队

中国发布生成式AI服务管理规定,正式实施全面监管框架
中国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今日宣布《生成式人工智能服务管理规定》正式生效实施,这标志着中国成为全球首批建立专门针对生成式AI全面监管框架的国家之一。
规定核心要点
这部具有里程碑意义的监管规定包含以下关键内容:
- 算法安全与审核:要求AI服务提供者建立健全算法机制,确保生成内容符合法律法规和公序良俗
- 供应商责任:明确AI供应商对其产品生成内容负主体责任,必须建立内容安全审核机制
- 数据合规使用:要求训练数据来源合法,尊重知识产权,不得非法获取未公开个人信息
- 安全评估制度:提供面向公众的生成式AI服务前,必须完成安全评估并备案
- 用户权益保护:保障用户知情权、选择权和个人信息安全,不得过度收集用户信息
行业影响与反应
自草案公布以来,这些规定已对中国AI产业产生深远影响:
- 主要AI公司加速合规调整,完善内容审查系统
- 投资者更加关注合规能力强的AI企业
- 技术研发逐渐向可解释性、可控性方向发展
- 国内外合作需适应不同监管环境的挑战
百度、阿里巴巴、腾讯等主要科技企业已宣布其AI服务完成安全评估并获得备案,可合法向公众提供服务。
百度智能云副总裁表示:"合规不是负担,而是行业健康发展的必要保障。这些规定为企业提供了明确指引,有助于建立用户信任。"
实施细则与配套措施
为确保规定有效落实,监管部门同步发布了配套文件:
- 《生成式AI安全评估指南》明确评估流程和标准
- 《生成式AI服务备案管理办法》规范备案程序
- 《AI内容标识规范》要求明确标注AI生成内容
- 《算法安全技术要求》提供技术合规参考
这些配套措施为企业合规提供了详细指引,减少执行中的不确定性。
国际比较与协调
中国的这一监管框架与全球AI治理趋势既有共性也有特色:
- 与欧盟AI法案类似强调风险管理和透明度
- 比美国现行政策更强调事前审核和内容管理
- 在技术伦理和价值引导方面有独特要求
- 为国际AI治理提供了"中国方案"
国际分析师指出:"中国的规定突出体现了在促进创新与防范风险间寻求平衡的努力,这对全球AI治理对话具有重要参考价值。"
未来展望
监管机构表示,这些规定将根据技术发展和实施反馈不断完善:
- 计划建立国家级生成式AI公共测试平台
- 推动建立行业自律机制
- 参与国际AI治理标准制定
- 鼓励开发合规技术工具,降低企业合规成本
业内专家认为,尽管短期内合规要求会增加企业运营成本,但长期来看,明确的规则将为行业提供稳定的发展环境,有助于建立用户信任,促进AI技术的健康应用与创新。
这一监管框架的实施标志着中国在平衡AI创新与安全方面迈出了重要一步,将对全球AI治理产生深远影响。